“小上海”:白延墟(海南省)
English version |
缘起 |
2012年9月我来到了海南,俞自来堂兄赠送我一本书,名为《会文韵》。我很高兴的接过书,翻开目录,内容函盖文昌县会文镇的草木、乡史、崇文、人物、华侨、美食及乡思,对少小时就离乡背井,长期居住在海外的会文人,这本特写内容丰富、感触非常。 我看了目录标题,选了《"小上海"白延墟》那编文章,书内提起四家银行曾在该地经营,这四家银行我都很熟悉因为它们在槟城,新加坡和香港也有分行。除中国银行外,另三家是香港汇丰银行,英国渣打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。那个年代,槟城、新加坡和香港都是英国的殖民地。那太巧合了。 我决定深入探索英国银行在海南和中国银行在槟城落户的机缘,或者可以从中理解槟城的英国人和海南人何以如此的亲近。2013年1月在林道群、侯晨升和林日钢的穿针引线下我和林方玮见面了。 |
|
左起:林道群,林仲,林日农,林方玮,林铮廷,俞自海 (侯晨升和林日钢没在镜头内) | |
林方玮是《“小上海”白延墟》文章作者,该文刊登於《会文韵》一书。该书主编是林方略,执行主编:欧大雄,副主编:吴运秋)。 俞自海(会文人,网页作者)於2013年1月1日拜见林方玮,听他详述有关文章内提起的外国银行和当时社会经济状况。 | |
以下文章刊登於《会文韵》一书(第59-61页) | |
“小上海”白延墟 作者: 林方玮 | |
今天我们只能观看到已经废弃的建筑物。除了中国银行的屋宇还可以认出外,那三家外资银行的遗迹无从考究,只能从林方玮的文章中列知一二。.
作者在林日钢及林道群的陪同下,到来白延墟,目睹当地情景。目前这些房子很多已无人居住,屋子的主人是谁也很难确定。 作者所站的位置是马路全长的中段,是当时最繁华的街道。 |
这间是中国银行白延墟分行;目前用作民宅 | 这是设在白延墟大路的一间合作社,其名还保留完整 |
中国银行于1939年在马来亚槟城设立了第一家分行。随后又在吉隆坡、芙蓉、怡保、峇都峇辖设立分行。由于历史原因,这些分行于1959年停业。 该银行於2001年2月23日在吉隆坡复业并于2009年重开槟城分行。今天麻坡、巴生、新山、蒲种及古晋也设有分行。 | 位于红毛路的中国银行槟城分行的职员於1959年在该行外拍摄的珍贵历史性照片 |
槟城汇丰银行(左),渣打银行(背后) | 槟城花旗银行 |
汇丰银行的总部设在香港。1884年该银行在槟城设立了马来亚第一间分行。该行的第一间永久性建筑物於1906年建成,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摧毁。照片显示的是战后重建的建筑。 渣打银行的总部设在英国。该银行於1875年在槟城设立了马来亚第一间分行。该行目前的建筑物始建於1930年。那个时代,香港和槟城同属英国大英帝国的殖民地。 |
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同是英国在槟城的汇兑银行,在槟城和海南的双边经济领域办演了一个重要角色。美国花旗银行 於1902年开始在中国营业。1959年(马来亚独立两年后)花旗银行才在马来亚首都吉隆坡设立其第一间分行,其后再在槟城设立分行。 |
那个年代白延墟有“小上海”之称,除中国银行外也有另三家外国银行,其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可想象而知,在全中国小镇都很罕见。这繁华的一面,其对金融,商务,贸易,当时的移民风气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。
|
Related Links 相关联系
- “小上海“:白延墟(海南省) [ 中文 ] “Little Shanghai" in Hainan [ English version ]
- Hainanese-British Encounter (1) 海南人-英国人的机缘